转眼, 独自在外过中秋已是第六次了。
从高一开始,我的中秋节便尽数是在学校度过了。
现在如果说让我来回想一下这些中秋是怎么过来的, 实在没什么概念了。
高一, 2003年的中秋,是9月11号, 这个我是记得比较清楚的。
转眼, 独自在外过中秋已是第六次了。
从高一开始,我的中秋节便尽数是在学校度过了。
现在如果说让我来回想一下这些中秋是怎么过来的, 实在没什么概念了。
高一, 2003年的中秋,是9月11号, 这个我是记得比较清楚的。
前两日,在模拟法庭上《辩论与口才》时,又见余秋雨身影。
中学时曾强读《山居笔记》、《文化苦旅》、《行者无疆》….
为什么是强读呢?
主要是因为当时作文水平太差(其实现在也是),依靠着强记散文中句子,才能成文。
今晚本来很悠闲平常的走进了教室,可是出来时已经很难保持最初的那种平静。
回忆第一次竞选班干部 小学的时候当过的什么班干部,都没有了印象。 中学第一次当班长是在12岁那年,初二。开学那天,我发现我仍然留在100班,当时我们学校初二共有5个班,分别是99、100、101、102、103,由于涉及到中考,因而在初二时人为的将各班成绩好的同学划进了101班(相应的101班成绩差的划到了其他班),而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初一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我初一第二学期是班上的第5名,但是我却没被选进101班,相当疑惑。但是由于年龄太小,不是很懂这个,也没计较就继续进了100班报名。报名后老师二话没说,直接让我当了班长,至今仍觉得这太唐突了!结果,班长当了一天便泡汤了… 因为第二天一大早,到了学校后,一个知道我情况的表叔,直接拉着我去找什么政教主任,搞清了状况,我终于被送进了101班。一进去,恍然大悟,原来成绩并不是划分去重点班的主要依据!我之前班上,20甚至30名之后的有些同学由于其父母庇佑竟然也都进了重点班…这留下了我读书生涯第一次最深刻的阴影。当然这次短暂的班长之旅也提前告终了…
下午头晕,站在书架前花了半个多小时翻了一遍罗素的《中国问题》,摘录了两页。
不得不被1922年的罗素的眼光所折服,其预言的中国问题,大多在之后都发生了,
粗略看完了《The Spirit of Laws》,当然是不可能去读原著了,这是一本“微缩彩印本”,实际上就是“迷你彩印本”。
编者可能是良苦用心,每页都配了很多彩图,可是在我眼里,这些图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相反一直在干扰我的思绪。
自达尔文进化论统治生物学界150年来,几乎整个世界都接受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natural selection)的概念。
一切理论都是用来质疑的,这毫无疑问,如果不经大脑就把一个理论视为真理,则是对真理本身的亵渎。
8月4号,爸爸因病住院,我从学校急匆匆赶了回去,几天后我到家里,一些亲戚叫我去给我爸问仙.
带着怀疑的态度,第二天,叔叔骑着摩托车带着我,经过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来到了邻镇一户人家。
今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东西是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吗?
于经济学上,大半中国人都认为这是是毋庸置疑的,东西是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否则还过大锅饭时代?
包产到户是了不起的,但是同时产生了一个重要的不利因素: 公平得不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