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知乎有个炒的火热的话题。国家即将开始颁发的K签证,引发很多人焦虑,是否外国人也要进来抢饭碗?
老T从自己视角也试着简单回答了一下。
总体来说,我认为这个签证政策对普通人没啥影响。K签讲白了还是个技术移民签证,虽然国家层面还没有制定具体办法,但大概率是按照美国H1B模式的。
为啥现在要招外国人参与搞技术?
重点还是服务国内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关联产业需求。最主要是需要有懂第三世界国家语言、习俗、社会规范、消费习惯的人过来参与源头生产。
毫无疑问,美国IT互联网巨头里边大量印度裔员工,对美国科技公司开拓印度市场、理解印度用户需求、以及产品设计中融入某些印度文化元素,起到了重要的催化剂、加速器和桥梁作用。
中国制造想要有全球影响力,不是说在终端市场搞些研发中心就能解决问题,不可避免需要更多具有原生文化背景的外国人参与。
而这类职业生态位,与本国人力资源几乎没有竞争关系。
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对普通人而言,K签证的实施几乎不会产生直接冲击。 它并非为了填补国内技术人才的“数量缺口”,而是精准地瞄准了“特定能力缺口”,即中国制造需要深度嵌入新兴市场本土语境(语言、文化、消费心理、社会网络)的稀缺能力。
这类引进人才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中国制造业和关联产业从源头设计、生产环节就精准锚定海外目标市场的真实需求,减少“水土不服”。这与本土人才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国内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核心能力是高度互补而非竞争的关系。
本质上,K签证是中国产业全球化深化到新阶段,为提升“本地化能力”和“源头创新适配性”而进行的一次战略性人才资源配置优化,其影响在于提升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与渗透力,而非与普通人争夺就业机会。
会不会引进洋垃圾?
老T也很理解大多数人对这种问题的想法,动则关联到留学生问题。
但说到底,工作签证的前提是有工作,是国内企业愿意招外国人进来,是老板要真金白银给外国人发工资,需要解决企业内部沟通、管理问题,不可能有哪个老板请个“爹”来上班。如果不能发光发热,或者公司内部排斥导致其无法工作,那自然而然签证也就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