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老T在微信群看到有人吐槽:“为啥路由器地址是192.168.1.1这么一串数字,记着费劲,不能弄个简单点的,比如1.2.3.4?” 这问题乍一听挺有意思,老T自己也用过不少路由器,但从来没想过 192.168.1.1 这个数字来源是什么,于是在网上查了查资料,顺便也问了下 AI。不过,在多方查找比对下,发现目前中文互联网上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似乎都缺点什么,感觉不是很准确。这里,老T将自己考证的结论总结出来,争取还原出历史的真相。
网上关于路由器地址的常见解读
老T在网上搜了一圈,发现关于“为什么路由器用192.168.1.1”这事,中文互联网上的解释五花八门,AI的回答也大多似是而非。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说法:
程序员随便选的
不少论坛和文章说,192.168.1.1是程序员“拍脑袋”定的,觉得这串数字“顺眼”或者“简单”。还有人开玩笑说,192.168的二进制(10101000)看着“有规律”,所以被挑中了。老T觉得这说法听起来挺随意,但总觉得没这么简单。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
老T在知名技术论坛 HN 上发现有一个热门讨论,提到曾参与过多个互联网 DNS 技术标准起草的技术大佬 Stéphane Bortzmeyer 贴出的一封 2009 年的老邮件。该邮件提到,一家公司在一些早期文档中使用了 192.168.x.x 作为示例地址,于是其他人都按照这个来操作,由于用了人多了,后来在制定技术标准规范时,就采用了该方案。颇有“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的感觉。由于这个回答权威性很高,也被很多后续文章所采用。

协议规定只能用这个
还有种说法是,192.168.1.1是“协议强制要求”的私有地址,路由器只能用这个范围。AI的回答也常提到 RFC 1918 技术标准,讲到私有地址有三个范围(10.x、172.16-31、192.168),但没解释为啥偏偏是192.168。有人甚至说“1.1.1.1是公网地址,不能用”,但老T觉得这只答了“为啥不用1.2.3.4”,没讲清楚192.168的来源。历史遗留问题
少数技术博客提到,192.168是1990年代互联网地址分配时“剩下的”,所以被用来做私有地址。但具体咋“剩下”的,语焉不详。AI的回答也常提到 IANA(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但多半是泛泛而谈,细节不够。
老T翻了这些说法后,觉得都不够透彻。网上很多解释要么太笼统,要么带点“想当然”。于是,老T用搜索引擎,指定搜索90年代的英文资料,还查了点IANA的历史记录,试着把这事的来龙去脉掰扯清楚。
IP地址和私有地址的基本概念
简单说,IP 地址就是给网络设备分配的“门牌号”,让它们在网上找到彼此。家用路由器的 192.168.1.1 就是局域网(LAN)的网关地址,手机、电脑通过它连上外网。
老T查了网上讨论最多的 RFC 1918 技术标准《私有互联网的地址分配》,发现互联网早期 IP 地址就担心不够用,在 1996 年圈定了三个“私有地址”范围,专门给内网用,不会跟公网冲突:其中第一个 10.0.0.0 到 10.255.255.255,用于特大型的内网,大概有 1600 多万个地址;第二个 172.16.0.0 到 172.31.255.255 算是中型内网网,大概有 100 多万个地址;第三个 192.168.0.0 到 192.168.255.255,算小型内网,大概有 6.5 万个地址。

家用路由器基本都用 192.168 这段,因为它地址数量足够家庭用,还不跟大公司的内网(10.x.x.x)撞车。
为什么偏偏是192.168?
老T又翻了点历史资料,找到的是美国知乎上关于 RFC 1918 的讨论。才发现,原来 192.168 这串数字不是随便挑的,而是 IANA(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在1990年代分配时的一个“随手”选择:
- 当时IP地址按“类”分配(Class A、B、C),192开头是 Class C,适合小网络。
- 在 1990 年 IANA 分配 IP 地址时,192.0 到 192.167 已被其他机构抢先占用,而 192.168 是当时数据库里下一个可用的地址,于是 Jon Postel(IANA大佬)就拍板用了这个,没啥特别理由,纯属“下一个就是它”。
- RFC 1918 的作者之一 Daniel Karrenberg 也提出:“没啥深意,就是按顺序来的,改了反而麻烦。”
至于为啥是192.168.1.1或0.1,厂商觉得子网第一个地址(.1)当网关最直观,配置简单。Linksys、Netgear这些早期路由器厂商用了192.168.1.1后,其他厂商跟风,慢慢就成了行规。

为什么不用更好记的数字?
本来老T也觉得 1.1.1.1 多好记,但也知道,这地址早就有人使用了,毕竟像 1.1.1.1 8.8.8.8 9.9.9.9 101.101.101.101 114.114.114.114 等带有“魔性”的常见好记的 DNS 服务器地址,早就刻进了老T的 DNA,而这些好记的地址,无一不是被互联网大厂或垄断机构所拥有。

现实中,这些好记的 IP 地址所蕴含的经济价值都不可估量,参考域名交易,很多都能卖出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天价。这种情况下,每家每户自行使用的无法产生任何经济价值的 IP 地址,也就没必要用那么好记的数字了。
另外,由于历史惯性,192.168 已经用了 30 多年,用户和厂商都习惯了。改成别的,哪怕更简单,用户得重新学,厂商得改文档,成本高收益低。比如,早年苹果 Airport 路由器就用 10.0.1.1,但市场反馈不好,后来也改用 192.168.x.x。可见,192.168 这串数字虽不完美,但确实最稳。
现代路由器的“解法”
虽然 192.168.1.1 不好记,但现在也用不着老盯着这串数字,比如现在多数新买的路由器,会在说明书上注明,可以用miwifi.com 或 router.asus.com 这样的网址连接,直接输网址就能进设置页面,或者很多路由器也都会配有专门的 APP,点几下就能改设置,IP 地址都不用管。
如果想自己换成其他地址,也是挺麻烦的,虽然路由器设置里基本都可以更改网关地址,但其实改了后也很难记住。老T就经常出现改完就忘掉的情况,不得不在每次访问前,先找个设备联网状态去查看,特别是家里有多个光猫、路由器的情况下。

总结
老T折腾一番后,觉得这 192.168.1.1 还真不是程序员故意刁难人。想想 1990 年代确定这个地址的时候是啥条件,可能人家也压根没想到,日后路由器会进入千家万户。毕竟在当年 ADSL 拨号的时代,一个家庭能有一台电脑接入互联网已经很不错了,谁能想到日后每个家庭都会有一大堆需要联网的设备。好在,192.168 倒也不是特别难记,多搞几次,总能记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