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T博客

降低带宽,反而能加速?家庭网络的“负优化”实验

降低带宽,反而能加速?家庭网络的“负优化”实验

最近,老T写了一篇《为何1000M宽带,有时候测速只有300M》的文章,有读者私信老T询问家里网络该怎么优化。老T心想,这网络优化不是网上一查一大把,于是随便搜了几篇微信公众号文章发给他,但很显然这些文章都没有符合他的要求,因为他的目标是优化网盘上传问题,经常传着传着就断了。于是老T只好自己来写这篇文章,刚好自己也在琢磨视频网站压缩升级和静态网站方案的事儿,所以一并讲讲。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这篇文章的基点是尽可能在不增加额外花销的前提下来“优化”网络,尽可能发挥出现有设备的性能,以及通过调优来实现优化目的。但在提出具体方法前,老T这里不得不先借几个案例来讲讲,这种“优化”的原理是什么。


家庭网络“优化”的主要原理

第一原理:在运营商面前“装乖”

我此前在《为何1000M宽带,有时候测速只有300M》文章末尾也提到,在2025年的当下,虽然千兆宽带已是常态,万兆也开始逐步普及,但其实运营商总的网络带宽上限并没有大的提升。如果用户集中性、长时间占用大带宽流量,势必造成网络拥堵,使得整体用户使用体验大幅下降。所以,各大运营商都会对用户使用行为进行限制。

家庭网络示意图
家庭网络示意图

比如,在国家IPV6发展监测平台显示,目前我国 IPv6 出口总带宽只有 11320Gbps,换言之,如果同时有 1.1 万用户同时拉满千兆IPv6流量对外通讯,全国IPv6进出口网络就会进入拥堵状态。考虑到 10 亿网民的巨大规模,实际上人均能占用的带宽资源是非常低的。

IPV6带宽统计
IPV6带宽统计

在这基础上,运营商发展出一套“识别模型”,来精准识别那些“刺头用户”。比如前阵子老T在微信群看到疑似某省级电信运营商公司的用户协议中写着,单个宽带账号每天上传流量超过 10GB 或者每月访问外省 IP/DNS 达1万次即视为 PCDN 流量,可能会遭遇宽带账号被限制或停用措施。

服务协议
服务协议

但讲实话,这种限制也是过于苛刻,例如老T自己手机相册有 50GB 照片视频,如果哪天老T将这些照片视频传到网盘上存储,就可能面临宽带账号被限制,那也有点冤。

第二原理:优化网络延迟

去年老T曾在知乎上就一个视频网站极限压缩视频画质的问题下写了一个回答,有 20 多万阅读和 2000 多个点赞。在那个问题中,主要探讨的就是最近这些年,各类视频平台都在力推更先进的压缩方案,比如 HEVC 和 AV1 编码,能把4K视频压到 1-2Mbps 还能看清楚。

知乎回答
知乎回答

这也意味着,其实现在大家日常网络使用,对带宽的要求并不高,但是由于这些视频压缩技术高度依赖电脑、手机芯片的实时解码功能,间接对网络延迟提出更高要求,如果网络延迟高的话,视频首帧加载慢,缓冲就频繁,体验也直线下降。

在这种日常使用中感受最深的“轻量化”数据时代,优化网络延迟往往比追求网络带宽更实际。核心原理就是减少数据“往返时间”(RTT),让数据包更快抵达,确保轻量视频秒开。

延迟优化对比
延迟优化对比

第三原理:优化网络线路

这其实是个老生长谈的问题,在家庭网络方面,就是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运营商里边,到底选择哪一个。比如,老T此前在阿里云香港的服务器上搭建了一个网盘应用,但这个服务器所在机房使用的是国际线路,只有移动的速度快,而联通、电信都得跑国外绕一圈再回来,整体速度体验慢得无法忍受。

虽然老T家里距离香港就那么100来公里,理论上光跑一圈 1ms 都不用,但实际上因为有些线路绕了大半个地球过来,就得慢上很多倍,而且数据在如此长距离和无数网络设备的传输过程中,出现丢包和龟速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运营商线路对比
运营商线路对比

线路是网络硬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不同运营商的骨干网、服务器节点分布不同,选择匹配自己使用场景的,能减少跳数和延迟。就像前边老T用的那张 IPv6 带宽数据的图,可以明显看到在全国三大进出口节点中,上海移动的 IPv6 出口有 3440G,而北京电信的就只有 200G。如果需要使用 IPV6 的进出口线路,在靠近上海的地区最好就是选择移动,在靠近北京的地区最好就是选择联通。

IPv6节点
IPv6节点


家庭网络优化的主要方法

基于以上三个原理,如果想优化家庭网络的话,老T并不建议急着换路由或升级宽带。下面是老T实测有效的技巧,全部在现有设备上操作,或在不增加投入情况下进行优化。方法按照前述原理进行分类,但可以交叉使用。

在运营商面前“装乖”,避免网络受限

1. 主动设置QoS

如果路由器是最近几年购买的,一般都会自带 QOS 功能,在路由器后台(一般是 192.168.1.1 ),把上传带宽限制到实际值的 80%。然后开启适当的 QOS 模式,能够一定程度改善网络体验。

路由器QOS
路由器QOS

2. 网盘上传控制

一般的网盘软件都会自带速度限制功能。如果需要使用网盘上传大量数据,可以在网盘设置中,将其成 23:00-7:00 区间上传。同时,在晚上 6-11 点这段时间尽量使用限速上传。这段时间如果持续满速上传,最容易被运营商 QOS 导致其他网络服务受到影响。

网盘设置
网盘设置

3. 设置 NAS 定时任务

在使用 NAS 上传数据到网盘时,尽可能使用定时上传策略,并按照当地运营商识别 PCDN 的一般标准,尽可能确保每日上传数据在限值标准以内。比如,当地上传限制在 100G 每日,而上传带宽为 30Mbps 的,尽量设置每天上传不要超过 8 个小时。

NAS 定时上传任务
NAS 定时上传任务

4. Windows优化

主要就是关闭 Windows 更新中的传递优化设置,也可以设置为限制上传数据总量。这种“传递优化”功能,实际上与 PCDN 无异,都是借助用户带宽上传 Windows 更新数据包给其他需要更新的用户。

传递优化
传递优化

5. 手机调优

关闭手机上“Wi-Fi和移动数据同时开启”功能,在网络条件差的时候,该功能会导致手机疯狂访问省外 DNS,对前边提到那些 PCDN 限制比较苛刻的地区而言,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中招了。

手机WIFI设置
手机WIFI设置

优化网络延迟,确保稳定连接

6. 更换稳定DNS

目前国内在速度和稳定性上兼具的DNS,主要是阿里云的 223.5.5.5 和 223.6.6.6,将路由器主 DNS 更改为阿里云 DNS 后,可以显著改善家庭网络中一些莫名的连接性问题。对于特定地区使用阿里云 DNS 速度依然较慢的,可以在本地使用 Ping 命令多测试一些公共 DNS 方案,选择最快的即可。例如腾讯 119.29.29.29,百度 180.76.76.76,字节跳动 180.184.1.1 等等。

阿里DNS全国测速
阿里DNS全国测速

7. WiFi热点分离

尽量不使用 WIFI 路由器中的“智能联网”模式,而是将家庭 WIFI 热点中 2.4G 与 5G 两个频段做个彻底区分。对于智能家电设备,诸如冰箱、空调、洗衣机、监控摄像头、扫地机、热水器、净水器等等,尽量使用 2.4G WIFI 频段。而对于笔记本电脑、手机、电视机等网络需求高的设备,尽量使用 5G WIFI 频段。主要是日常 2.4G 频段干扰过度,尽量把那些“抗干扰能力强”的慢速设备安排到这个频段上去,可以显著改善网络环境。

WIFI频段对比
WIFI频段对比

8. 光猫+路由器定时重启

登录光猫、路由器管理页面设置定时重启,一般设置在凌晨 3-4 点即可,基本不会妨碍家庭使用。主要解决光猫和路由器在运行过程中随着缓存数据增加,特别是 NAT 表数据堆积容易导致变卡。实际上很多时候,家里网卡的时候,大家都会临时抱佛脚去重启路由器,不仅影响使用体验,而且容易丢失数据,倒不如直接弄个定时重启。

路由器定时重启
路由器定时重启

9. 理清网线和光纤

老T在《为何1000M宽带,有时候测速只有300M》那篇文章提到过,网线,特别是光纤对于网络的影响,评论中也有不少人遇到过类似问题。主要就是要避免光纤缠绕甚至打结,即时检查网线接口污损等问题。

光纤
光纤

优化线路选择,挑选合适运营商

10. 综合选运营商

在运营商挑选方面,这里老T也不好给太多建议。毕竟需要综合考虑使用成本、目前已经在使用的手机套餐或家庭网络套餐以及地域区别等因素。

但总体来说,主要还是看个人使用场景。如果主要使用大众网络平台,比如微信、QQ、抖音、B站这类,其实每家运营商都差不多,因为互联网企业会尽可能为每个用户去优化使用体验;如果需要频繁访问国际资源,可参考第三方工具(如各类多地 Ping 测试网站)测试本地到目标服务器的实际延迟和丢包率;如果当地有比较明确的多家运营商之间对比测试报告,可以优先参考当地用户的体验反馈。

最后老T想说的是,在网络线路选择这条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更不是想当然的“一分钱一分货”,结合自己实际需求多钻研、多对比,才是最优解。

#宽带 #网络优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