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外国人来中国是怎么取名字的

外国人来中国是怎么取名字的

最近在 Slate 上看到一个名叫 Giovanni Garcia-Fenech 的作者以《美国吃掉了我的名字》为题,写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刚好,老T前些天也简单写了个 10月1日即将实施的K签证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分析可能出现的外国移民现象,不由得开始思考,是否外国人到中国时也会遇到“吃掉名字”这种问题。

美国吃掉了我的名字

这篇《How the Government Ate My Name》文章作者出生于墨西哥,全名有四个名字 Leonel Giovanni García Fenech,这在西班牙语国家是标准起名方法,体现了家族传承和历史文化。

但作者在移民美国后,他的名字因美国官僚系统而被简化,在入籍时去掉一个名字,在驾照和护照上名字出现顺序混乱,甚至被缩写为“Giovanni F. Garcia”。

作者后来从美国移居西班牙时,又因文件上的名字不匹配而无法获取墨西哥护照。作者幽默地描述了这些经历,强调名字作为身份载体的脆弱性,以及在不同国家因为名字变更时所带来的不便。

最让老T感到惊讶的是,在这篇文章的末尾,作者提到的一个小故事:

作者在西班牙的一个小店看到一个来自中国的上了年纪的老板娘,这个老板娘的名字居然叫“Lola”(萝拉),而这个“Lola”名字的由来,仅仅是因为此前这个店里有一个名叫“Lola”的小姑娘在此工作过,有客人经常上门就问“萝拉在哪?”于是这个中国老板娘就在一声一声的询问中,变成了“萝拉”。

其他国家的情况

美国的情况主要是基于英文环境,不支持 ASCII (英文字母及其标点符号)以外的字符,导致 ü、ä、ß 等字母都被替换。对长名字也存在文化抵触,即便是姓名中有三个词,也总是拧巴的将中间那个省略掉或者简写。例如,奥巴马的 Barack Hussein Obama 绝大多数时候都只写 Barack Obama 或者简写成 Barack H. Obama

但老T在网上查询后发现,其实这种因名字与官僚系统格格不入而引发的“身份摩擦”也并非美国独有,全球各地都在不断上演。

比如,最常见的是俄语姓氏中通常带有性别后缀(男性 -ov, 女性 -ova,比如伊万诺夫、莎拉波娃这种),但移民英美后常被强制统一成男性格式,导致女性文件上的名字与实际性别不符。

一些斯拉夫国家在将英文转写为西里尔字母时,也会遇到缺乏对应字符,搞出“不伦不类”的现象。

在法国,政府往往鼓励移民适应本地命名惯例,以促进文化融入,并认为移民将自己姓名改成法文名是“同化”的一部分。

此外,在阿拉伯语与其他语种的交互中,也常出现手动错误,影响身份验证。这些问题普遍源于不同语言、文字规范、名字文化和数据库兼容性,移民往往需主动调整名字以避免不便。

外国人来中国时取啥名字

网龄比较长的朋友应该记得国内曾经发生过一个著名的取名事件:赵C。

1986年,赵C的父亲标新立异,用“赵C”为儿子登记姓名,由于当年名字管理也不够规范,就这样用了20年。但到 2006 年,赵C想换第二代身份证时却出了问题,彼时国内正准备制定《姓名登记条例(草案)》,要求名字中不得再使用繁体字、已淘汰的异体字、外国文字、汉语拼音以及阿拉伯数字等非中文字符。经过一番行政诉讼,虽然赵C赢了官司,但最终还是被迫改名。

这个事情也是当年老T读大学期间行政法课堂上讨论最激烈的一个事情。特别是教行政法的老师,对这个案件愤愤不平:认为赵C这个名字都用了 20 年,而且法院也支持他继续使用赵C这个名字,怎么要因为一个新法规的出台就让人改名字呢?

老T查询了一下目前国内对于外国人来华的名字使用方法,总体上只有两种:一种是用英文,另一种是中英双名。像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印地语这些通通都是不支持的。

阿拉伯语原名(محمد)在签证中被转写为英文"Muhammad"

正常情况下,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时,主要都是使用英文名,这些名字能够被银行、铁路系统所识别。比如,铁路 12306 APP 上现在有详细的填写指引,仅支持26个英文字母。

12306火车票名字填写规则

只有当外国人想在中国定居或申办护照时,才可能需要给自己取个中文名。但这中文名也不是强制要求,可用可不用。比如,老T查询本地市公安局的《外国人换发或补发永久居留证件业务公告》上备注,如果申请人须在《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上打印中文姓名,应在申请表上“其他需说明的事项”栏目中填写“证件需要打印中文姓名:XXX”,否则填写“无”。

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示例

也就是说,目前情况下,一个外国人到中国,其实最主要的是需要给自己取一个英文名,取中文名倒是次要的。至于取英文名的问题,其实也跟老T前边介绍的情况类似,对于原本使用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印地语等语种的外国人,在取英文名时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老T觉得,随着中国发展,未来肯定会吸引更多外国人进来工作甚至定居,这些外国人中间,可能不少都不是原生英语国家的人,与其让他们再取个英文名,不如直接一步到位用中文,更省事,也更符合国情。

毕竟,像日韩越等周边国家,人家都用中文取名上千年了,即便是用的字符不同,也基本都能找到对应中文名。突然让人家提供个英文名,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非英语国家的外国人来中国前都需要取一个英文名

Built with Hugo, Powered by Github.
全站约 365 篇文章 合计约 1046955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