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跨城巴士为何突然又开始流行起来了

跨城巴士为何突然又开始流行起来了

这个国庆长假,跟往年过的别无二致。最近10来年,老T除了个别年份的国庆长假期间有外出旅游,其余时间大多是自驾车辆往返于湘粤“两个家”之间。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那这次主要区别就是因家里出行人数较多,5座小车坐不下,又单独给家人买了火车票。正是这次买火车票的经历,让老T重新认识了巴士这种交通工具。

曾经的天坑

讲起巴士,老T身上就有一把辛酸史。高中时,从乡里乘车去县城的中巴车上四五次被偷学费、生活费;大学时,从乡里去衡阳火车站的路上也被偷过生活费、手机。就连不经过火车站中转的长途巴士也被骗过。2012年春运,老T花费320元购买了一张衡山到佛山的长途车票,结果车子一到花都,司机就想把乘客赶下车。也就幸好当年老T用的黑莓手机已经有带GPS定位的谷歌地图,最终据理力争下,才让司机把车开进了广州市区。

2012年被坑经历

回看这段经历,老T感觉恍如隔世,2012年至今不过13年。电子地图这种新鲜事物在当时大多数人手机上还未普及,而如今,几乎所有人早已习惯电子地图这种基础设施般的服务所带来便利性。也正是这种便利性,让曾经的很多“坑”都被填平了。

现在是真香

由于老T决定帮家人买火车票时已邻近国庆,只剩两天时间,不管是高铁票还是普铁票,几乎都出售殆尽,只剩一些普铁无座票还有售。没办法,也只能硬着头皮买张广州白云站到长沙火车站的无座票先顶着。毕竟时间也不长,总比超载挤在小车里熬十几个小时堵车要强。

比较头疼的是进出火车站的交通工具选择。两头的火车站离家都挺远:家里到广州白云站有60公里,从长沙火车站回老家有140公里(正常是到衡阳下,但衡阳没票)。以往常规方法是选择两边的汽车站到汽车站,然后再从汽车站转火车站。

但老T在微信上搜索发现,现在的巴士,居然已经不需要去汽车站了,而是可以直接在附近公交站上车,甚至有的巴士还能直接上门接送,跟网约车、顺风车没任何区别。

某巴士线路选择

最关键的是,这种巴士还特别便宜。老T随手一查,发现广州到深圳的这种巴士居然有长期只卖19.9元的,甚至还有卖9.9元的。

看到这,老T不禁对此产生了兴趣,想了解下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

变化的原因

老T一边刷着各种微信小程序,一边在网上搜罗资料。

发现,这几年城际巴士的“变身”,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平台的强势介入。

过去,巴士运营大多靠传统的汽车站和固定线路,效率低下,成本高企。像老T老家县城的公交公司,前几年亏损后停运了很长一段时间,顺带逼得县城到长沙的热门线路都被砍了一大半,结局就是越降本增效,越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全部推倒从头再来,靠着将农村中巴线路全部整合进去,才重新盘活。

现在,各种互联网平台依托大数据和算法,通过优化线路和调度,能实现点对点甚至上门接送的服务。乘客不用再大老远跑到汽车站排队买票,直接在手机上选好时间和地点,巴士就近上车,省时省力。

更重要的是,价格为什么这么低?老T觉得,这一方面应该是平台之间的“补贴大战”,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往往通过烧钱补贴来吸引用户,比如五六十公里的线路,长期保持在19.9元甚至9.9元这种“白菜价”。另一方面,大巴电动化所带来的运营成本的降低也功不可没。随着电动巴士的普及,油费支出大幅下降,加上共享经济模式,车辆利用率更高,空载率低,自然能把价格压下来。

老T看到一篇报道,说这种城际巴士的低价策略,其实并不意味着不赚钱。连顺风车都有全职开的,能载几十人的大巴车,平摊下来成本确实也很低。

想想看,高铁虽然快,但票价动辄几百;自驾油费加高速费也不少;飞机更别提了。巴士这种“老古董”借着科技东风,摇身一变,竟成了性价比之王。

Built with Hugo, Powered by Github.
全站约 364 篇文章 合计约 1044966 字